中国竞彩网_足球彩票-现金网重点推荐

图片

“技术大拿”编织港口无尘梦 ????——神华黄骅港务公司保障中心设备管理科副科长汪大春的故事

发布日期:2019/7/25 9:40:10 访问次数:14595

“技术大拿”编织港口无尘梦

    ——神华黄骅港务公司保障中心设备管理科副科长汪大春的故事

   

    嗜学肯钻,成为公司的“技术大拿”

    见到汪大春时,他正跟工作场的司机、巡视聊天。他说,司机和巡视是设备的操作者和监护者,他们最有发言权,经常跟他们接触,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设备最新状态,及时消除设备隐患。

    汪大春是江西人,2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南方城市。2001年,他大学毕业后成为神华集团的一名员工。同年12月,黄骅港建成运营,汪大春的生活从此和黄骅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

    最初,汪大春在装船队取料机司机岗位实习,跟着师傅们学习电气、机械、液压等技术知识。随着设备投运,他又当上了取料机司机、装船一部技术员,连续三年没有回老家过年,努力为梦想奋斗着,度过了一段忘我工作的日子。

    建港之初,取料机回转轨道经常出现裂纹和塌陷,存在着重大隐患。那时,汪大春每天都要去现场检查裂纹长度,同时积极准备改造方案,遇到想不通的问题,就向领导同事请教,还有几次打电话联系外地的行业专家,请教取料机重心和回转驱动参数选型计算方法。在汪大春的不懈坚持下,公司终于将QU120成功升级改造为A150钢轨,消除了事故隐患。

    每一次维修改造,汪大春都注重总结经验。经过实践积累和不断学习,他逐渐掌握和了解了国内外港口设备现状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,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,获发明专利60多项,成为公司上下公认的“技术大拿”。

    参与建设三期工程,打造亚洲最大储煤筒仓群基地

    2004年,随着黄骅港二期工程的投入使用,黄骅港的煤炭设计吞吐能力增至7800万吨,但来料堆放方式和环保措施并没有跟进,港口煤炭堆场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形势十分严峻。

    这一问题很快受到公司领导层的重视,公司采取硬化路面、自动洒水、安装防风网等措施,同时对三四期工程建设提出了一个构想:设计建设一系列筒仓,以筒仓群的形式存贮进出港口的煤炭。“在此之前,没有一个吞吐量巨大的煤炭输出港建设过筒仓群。”汪大春说。尽管有质疑声,但公司依然做出了决策,建设储煤筒仓群,汪大春是这一工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。

    2012年,三期工程筒仓工区开工建设,单个筒仓可装煤炭3万吨,建设规模创国内港口之最。2013年,四期工程又建成24个筒仓,黄骅港筒仓总数上升到48个,成为亚洲最大的储煤筒仓群基地。“有了这些筒仓群做支撑,煤炭粉尘少了,空气质量好了,黄骅港向着绿色港口建设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。”汪大春说。

    研发本质长效抑尘技术,开创北方煤港粉尘治理新标准

    “煤炭港口生产流程长、转运点多,翻车机房是整个港口装卸设备的源头,在这里的煤尘处理情况直接决定整个港口的空气质量。”汪大春说。

    煤炭的外含水率对煤炭扬尘有着直接的影响。当煤炭的表面含水达到一定比例时,就可以实现煤炭粉尘有效附着,从源头上抑制粉尘的产生。沿着这个思路,汪大春近年来牵头研发了“本质长效抑尘技术”,一举摘下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,开创了北方煤港粉尘治理新的技术标准。国家发改委派人专门来做考察调研,并建议将这项技术在全国港口推广。

    在此基础上,汪大春先后牵头组织完成了公司9台堆料机加装洒水抑尘系统,覆盖一二四期露天堆场区域;完成了全港85套皮带机洗带装置,解决了煤炭港口皮带沿线撒落和皮带清洁难题;参与了堆场喷枪智能洒水系统以及黄骅港生态水系统工程建设,升级改造完成煤污水处理站和船舶压舱水回收项目;全程负责粉尘加工处理车间项目建设,避免了粉尘二次污染,每年还能为公司产生上百万元的经济效益……

    在汪大春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,如今,黄骅港区已实现了煤炭粉尘的全面受控,打破了人们对煤港固有印象。据第三方监测机构的现场勘测显示,黄骅港煤炭港区堆场附近的粉尘浓度低于国家相关标准的50%80%